沒有提示信息
信息來源:第一健康 閱讀 (366) 2022-11-28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發(fā)布的《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圖》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1.4億,每 10 個成年人中就有 1 個糖尿病患者;每 3 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前期,十年增幅56%!并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還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你還敢說糖尿病離你很遠嗎?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講一講糖尿病前期的那些事兒吧!
糖尿病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高危人群”,第二個階段叫“糖尿病前期”,第三個階段叫做“糖尿病”。
一般診斷是否患有糖尿病,需要測兩個血糖:其中一個叫做空腹血糖,是指早餐前,空腹狀態(tài)測的血糖。監(jiān)測空腹血糖時要求前一天晚上要吃晚飯,晚餐后夜間不要再進食,否則會影響空腹血糖的測定。另一個標準為餐后兩小時血糖,是指從進食開始算,餐后兩小時監(jiān)測血糖。
如果空腹血糖>6.1,或者餐后兩小時血糖>7.8,但是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這種情況被稱為“糖尿病前期”。而糖尿病前期者可以說是糖尿病的后備軍。如果不加以干預,每年至少有10%的糖尿病前期者會自然轉變成2型糖尿病患者。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有些朋友說,“吃著吃著突然好困”,如果這種情況是偶爾出現可以不必擔心。但如果是長期在進食后出現犯困的情況,那就要注意是不是飲食結構不合理了。因為如果飲食中的精制米面和含糖飲料、食物等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就會導致血糖突然升高,胰腺需要“努力”產生更多的胰島素。長期以往就會發(fā)展為胰島素抵抗。
當人體攝取含大量糖、鹽和脂肪的食物時,消化道會分泌出一種能刺激進食中樞的物質,讓人感到饑餓,有暴飲暴食的沖動。如果你發(fā)現自己只要不吃高糖、高脂食物就難受,那你就需要警惕了,此類食物進入體內消化速度快,容易導致血糖紊亂,長期食用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肥胖也是引發(fā)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體質指數(BMI)是衡量體重比較科學的指標(BMI=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體質指數(BMI)最好控制在18.5~24,大于24為超重,需要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大于28則屬于肥胖,需要減重。
有些人四肢纖細但是腹部肥胖。這類體型又稱為腹型肥胖。通常男性腰圍大于85厘米,女性腰圍大于80厘米,即為腹型肥胖,這種體型的人更易發(fā)生胰島素抵抗。另外,腹型肥胖的人內臟脂肪多,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進程,增加心腦血管病的風險。
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地伴有高血壓,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顯示,病史超過6年的高血壓患者,約有四成會患上糖尿病。所以當身體出現上述不適癥狀時,一定要警惕是否與血糖升高有關,并盡快進行相關檢查。
另外,糖尿病前期發(fā)生大血管病變如冠心病、下肢血管病變的危險性明顯增加。這是因為大血管病變主要與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脂代謝紊亂和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所以對于糖尿病前期者進行積極干預,不僅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fā)生,還可以減少大血管病變的發(fā)生。
根據《2020年糖尿病前期管理指南》,糖尿病前期要注意合理膳食,要利用低熱量飲食控制糖尿病前期的病情發(fā)展,在保持低熱量飲食四周以后,就可以使我們胰島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根據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醫(yī)學與代謝系教授Roy Taylor教授在“2022年度英國糖尿病專業(yè)會議”上公布新的研究成果表示。由于肥胖引起糖尿病的患者若在一年之內體重降低20公斤,80%的這類患者的二型糖尿病很可能可以得到逆轉;降低10公斤左右,60%的這類患者的二型糖尿病也有逆轉的機會。所以說,控制體重,堅持鍛煉,對糖尿病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中國二型糖尿病預防指南》中明確指出糖尿病早期患者治療的近期目標是通過控制高血糖和相關的代謝紊亂來消除糖尿病癥狀,防止出現急性并發(fā)癥。而遠期目標是通過良好的代謝控制,達到預防慢性并發(fā)癥,提高糖尿病早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的目的。
所以建議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至少每年進行一次詳細的檢查,并嚴格監(jiān)控各項身體指標。主要如下幾種:
血液相關的檢查,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紅蛋白、肝腎功能以及血常規(guī)。
腎功能檢查,包括尿酸。幫助提早發(fā)現或預防高尿酸血癥和痛風。
尿常規(guī)檢查,尿的微量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這樣可以幫助早期發(fā)現糖尿病腎病,發(fā)現腎臟的損害。
B超檢查。相關的檢查包括:腹部B超,檢查肝腎的形態(tài)有無變化,腹部有無其他疾?。煌瑫r要檢查血管的B超,包括頸動脈的超聲和下肢血管的超聲。
心電圖的檢查,胸片的檢查,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檢查。
眼底的檢查。
(長按識別,早檢早安心)
素材來源 | 重疾不重、科普中國
整理編輯 | 第一健康集團